村级后备干部,是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一环,是破解村级干部队伍“青黄不接”的关键一招。如何激活村级后备力量“一池活水”,关键要在选育管用四个方面下足真功夫,真正让后备干部成为可堪大用、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,为筑牢村级组织战斗堡垒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。
严把“选人关”,建好后备力量“蓄水池”。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,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,坚持内选、外引相结合,通过个人自荐、群众举荐、组织推荐等方式,从退役军人、大学生中培育村干部后备人才,鼓励引导退役军人、大学生、返乡创业人员、乡土能人、知识青年等优秀人才进入村(社区)工作,广开门路吸收优秀人才,选优配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。
搭好“育人桥”,锻造真抓实干“硬本领”。后备干部要想成长成才,既靠自身努力,更靠组织培养。组织部门要把村级后备干部纳入干部培训计划,积极开展政治理论、基层党建、农业技术、基层治理、政策法规、乡村振兴等学习培训,提高后备干部执行政策、服务群众和解决矛盾的能力,帮助后备干部补短板强弱项。同时,鼓励后备干部通过函授、自考等途径,继续参加学历提升教育,着力增强队伍年轻化、知识化、专业化程度,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后备人才保障。
织密“管人网”,筑牢拒腐防变“防护墙”。后备干部要选好,更要管好。要建立健全后备干部谈心谈话和教育管理制度,村(社区)党组织书记不定期找后备干部谈心谈话,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、工作情况,及时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上的难题。乡镇(街道)党委定期交心谈心、跟踪培养,随时掌握后备干部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,对政治素质好、工作能力强、成绩突出、群众公认度高的后备干部,加大培养使用力度。对日常思想松懈、群众口碑差、工作不积极的后备干部及时进行思想引导、批评教育,经组织谈话、教育后仍不整改的作出调整,始终保证村级后备力量队伍的质量和活力。
下好“用人棋”,奏响有为有位“主旋律”。好的干部关键在用好。如果让优秀后备干部躺在“数据库”里,坐在“冷板凳”上,不利于优秀干部脱颖而出,更不利于干部队伍结构优化和党的事业长远发展。要把后备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、集体经济、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、重大项目一线锻炼,参与村组事务管理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日常工作,全面熟悉村级各项事务,积累工作经验,不断提高后备干部统筹协调、处理具体问题和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。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出现空缺时,优先从表现优秀、群众公认、人岗相适的村级后备干部中推荐选用。